文/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生效友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全过程,贯彻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各领域,落实到水利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各环节,理清来龙去脉,领悟精神实质,明确实践要求,坚定不移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为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提供水安全保障的行动纲领,成为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
俯瞰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二黄河水利风景区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秦汉以来,内蒙古黄河流域逐渐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聚居在这一区域的各民族通过屯垦戍边、互市贸易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创造出兴利除害、根治水患、治水安邦的传奇佳话,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系统按照《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发展规划部署,着眼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进一步凝练出“河套水利开发史是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长卷”“河套灌区发展史是一幅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历史画卷”“河套灌区千年史是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写真图卷”,总结提炼出王同春开渠、三代人开挖杨家河、十年建成总干渠、三万群众建设三盛公、十五万人会战总排干等一批生动历史故事,先后指导出版《河套灌区水利简史》《千年基业 河套灌区》等多部黄河水文化书籍,着力讲好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黄河水利的生动故事。
促进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发展,强化全民水情教育。依托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有效载体,大力挖掘提炼团结治水兴水故事,不断加强水文化建设。利用黄河文化广场、水文化科普园、黄河三盛公水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水利工程与治水文化有机融合的宣教场所,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在校学生、机关干部常态化开展研学、授课、观摩等活动,着力宣传好阐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充分发挥黄河流域1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宣传展示作用,推动景区智能化建设,搭建风景区综合展示平台。配合相关部门和地区,加快推进包头市黄河湿地、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沿河水景观、水工程等资源,着力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黄河文化集中展示区。
凝聚各族群众共识,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今年3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和《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邀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史研究馆、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黄河文化专家学者,到河套灌区水量调度中心及信息化中心、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等实地考察黄河水文化建设情况,围绕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开展座谈。依托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及网络新媒体,抢抓“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重要时间节点和有关水利重要政策出台契机,大力宣传水利建设重大成就和典型经验、水文化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好水利声音。
推进解决水安全问题
将“同饮一河水、民族一家亲”理念融入加快构建自治区水网建设之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内蒙古水网建设。坚持以自治区水网规划为引领,以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促进民族团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责任,在全力推进引绰济辽、内蒙古支线、东台子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扎实有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统筹协调好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的诉求和关系,实现上下游同治、左右岸协调、水资源均衡、发展成果共享。
将“饮水思源、感念党恩”理念融入加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之中。锚定农村牧区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牧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总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完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达标”任务基础上,围绕农村牧区水质提升、边境军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等重点,科学编制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牧区供水格局,巩固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在2023年全面完成自治区涉水民生实事——新建扩建500处农村牧区集中供水、820处边境牧区分散式水源点工程、受益农牧民29.3万人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饮水安全资金保障力度,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27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900处的民生实事任务,着力实现饮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转变,引导各族群众饮水思源、感念党恩。
将“生命至上、守望相助”理念融入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防线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始终把各族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特别是在黄河防凌防汛、山洪灾害防治、超标洪水防御等方面,注重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凝聚各族群众力量守护好美丽家园。加快完善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于一体的自治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御格局,全力筑牢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召开“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座谈会
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理念融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之中。悉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在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加强江河湖库保护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凝聚民族团结。充分发挥基层各族干部群众、志愿者团结治水护水,呵护生命之源的能动作用。充分增强全民节约用水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鼓励河湖守卫实践中涌现出的各族优秀群众参与国家“民间河湖卫士”“最美河湖卫士”评选,争做河湖健康的守卫者,共同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
严明纪律、加强监督,全力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聚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自治区关于推动深度节水控水、扩大水利投资、建设综合水网等要求,坚持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重要要求与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的系列部署要求相统一,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着力提拔和培养一批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和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水利各项事业有效结合,教育引导全区水利工作者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内蒙古二黄河水利风景区一瞥
改进作风、提升效能,进一步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坚持领导带头,深化政策学习研究,深入落实政策落地工程,加强向上汇报争取和协调对接,全力推动《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和水利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配套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深化“两优”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慢、粗、虚”问题,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水利厅公文会议督查考核41条改进措施和深化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26条措施,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聚焦问题、强化担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到办实事、解难题上来。坚持以兴水利促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将涉水重大工程纳入自治区各项水利规划,不断提升祖国北疆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引嫩济锡、黄河河道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乌梁素海、西辽河等重点河湖水生态治理;科学推进引黄灌区水资源时空调控与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集成示范“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有力有效破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制约水利高质量发展瓶颈;鼓励各族水利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于作为、善于攻坚,统筹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为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大局中贡献水利力量。
(转自《中国民族》2024年7月内蒙古增刊 责编/哈布日图娅 金向德 王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