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wei.png 当前位置: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栏 > 水利清风颂
“勤、俭、德、孝”代代传
日期:2023-04-11 20:26 来源: 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服务中心
字体:[ ]

张波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服务中心

40岁不惑之年,让我感受很多,回想经过的事儿、走过的路,淡然间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小农村的我,儿时的家境并不富裕,虽然没有万卷诗书的熏陶,但农村人的勤劳质朴让我耳濡目染,从小练就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性格刚毅的品质,这些好的品质给我铺平了未来的奋斗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从乡村的三间土房搬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改装“二八大杠”升级到家用小轿车,物质一天天丰富,憧憬一步步实现,需要我坚定“欲成天下事应有所为”的信心,守住“脱离低级趣味”的底线,塑造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培养美满和睦、勤俭善正的家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发表了诸多重要论述,强调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我不禁回想起儿时农村小家的人和事,有所感悟。

家有勤。在农忙时节,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奔走在田间地头,每年靠粮食的收成支撑一家五口人的开销。节假日期间,我和弟弟主动替父母分担,在家做饭、下地干活、上山割草,记得当时有一股子劲儿,从山上背草回来,中途从不停歇,一口气背回家。辛勤的劳作、规律的作息,久而久之让我变得勤快、自律、恒毅。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总用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督促我的学习,当时的理解是“只要好好学习,长大就不悲伤了”,会意还算不偏。现在我仍用这句诗来教育姑娘,还告诉她在学习阶段要付出努力,贵在勤、贵在恒!

家有俭。我上小学时,穿的衣服大都是大人们穿剩的衣服裁改的,满满的幸福;吃的粮食都是父母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足足的甜蜜。从那时起,节约的意识就植根在自己的脑海里。现在偶尔给姑娘讲讲那时的一些小小“事迹”,告诉她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懂得珍惜,要求她饭后不剩米、用水要节约、衣服不宜多。有一次给姑娘读《训俭示康》时,读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时候,姑娘十分感兴趣,随即写在摘抄本上,并熟记于心,对“俭”有了更深的理解。家庭中衣食起居,时时用功于“俭”,需要言传身教,慢慢渗透!

家有德。“德”包括道德、品德、善德、感恩。小时候,经常听从父母的安排,“谁谁的爸爸外出打工了,他家掰玉米呢,你去帮着干点零活”、“今天包饺子,你去给谁谁送点,省得他一个人再做饭了”,切实感受到邻里之间相处的融洽与温暖。平常乡亲们一起搭伙种地、收秋、盖房等等,互帮互助,开心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处、以真示人,做成人之美的事儿,修炼好的德行,相处起来才会简单长久”。新时代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一定要懂得知足和感恩,永远记住做一个清真寡欲、壁立千仞、光明磊落的人,守住为人处世的底线。德是宽广的、厚重的,是用来承载世间万物的,有德行是基本的要求。现在姑娘还小,身教重于言教,我要当好她的的第一任老师。我坚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做善事,受惠的永远不只有自己,福报将蔓延整个家族。人心相互,帮人者必有人帮,心地美好,纯真温厚,才能体会到世间的美好和心灵的舒适,才能脚踏实地的为国家做好贡献!

家有孝。事双亲则孝;为君上则忠。一个人身体发肤,乃父母所赐,生命乃双亲赋予;故而人生天地间,须孝敬孝顺孝养父母,此乃天经地义之准则。高中时,奶奶年纪大了,患有小脑萎缩,行动不便,父母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顾,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体谅父母,照顾好他们。平日里,喜欢和姑娘讲述着那个时候和长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反省着自己现在生活在城市里而与父母分隔两地的不周不到,要求她经常与长辈们视频,时刻保持情感交流。孝由心生,不由外物,只有心里时时想着孝,并努力践行,这才是真正的孝。

这是我记忆中的家风,准确说是对自己农村生活时期的一些感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一定会修好身,建好家,培养好家国情怀,在“树家风”上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让自己的后代在“好家风”下熏陶成长、成才,让“好家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