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全村用水靠抢,现在翻开《水量分配表》,谁家用多少水、浇多少地都写得明明白白!”在林西镇南门外村的村委会前,村民孙东兴指着墙上公示的《林西县2025年各行政村分水源、分行业用水指标分配表》感慨道。这份表格将全县9262万立方米的水资源精确划分到11个乡镇街道104个村,从生活用水到林果灌溉,每一滴水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水量分配:一本账管住“万滴水”
翻开《林西县2025年水量分配表》,科学配水的“密码”清晰可见。全县总水量被细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再生水三大类,精确分配到每个行政村。以林西镇南街村为例,生活用水划拨140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划拨84万立方米,智能水表实时监控超量自动预警;官地镇杨家营子村将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与122万立方米灌溉用水无缝衔接;十二吐乡“按表管水”的新模式,使得设施农业暖棚在水肥一体化节水15%的基础上再降8个百分点...
严格执法:“封井护源”见实效
“群众一个电话,执法队几个小时就到场!”某乡镇村民指着刚封停的机井感慨道。水利局开通举报热线后,群众发现违规抽水只需拨打电话,执法人员24小时内必办结,彻底改变了以往“举报难、处理慢”的局面。而对封井企业来说,看似“断财路”的整改反而带来新机遇。某企业封停自备井改接管网后,不仅每年节省抽水电费,还因用水合规享受到了市场认可,该企业老板坦言:“现在算清生态账和经济账,这整改改得值!”2024年,全县共查处水行政处罚案件24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4起,依法给予行政处罚49.5万元。
水法下乡:村干部当起“水管家”
“浇地用水不能任性,私采违法、超量加价!”在土庙子村委会议室,水资源管理股工作人员指着《水法》第六十九条,向10多名村干部讲解,“未经批准私采地下水,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林西县水利局向各村都发放了《林西县2025年水量分配表》,村干部人手一本印着各村年度分行业详细用水指标的《水量分配明细》。土庙子村书记张显发召开村民会向大家介绍说:“咱们村每年的灌溉水指标就84万立方米”。村民田中生说:“现在浇地先看《水法》,就像开车先看红绿灯。”
精准灌溉:绿水淌出“金饭碗”
精打细算的节水账本,正在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态效益。自2018年以来,新城子镇大金沟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创新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散户种植”三级联动机制,配套建设种、产、销一体化供应链,成功构建起林下经济与“果药间作”复合产业体系。目前,全村已规模化种植蒙野果2200余亩,同步发展白鲜皮、苍术、赤芍、防风等道地药材种植,在实现年节水11万立方米的同时,带动户均年增收突破1.5余万元。站在层叠的梯田高处,村书记王金堂抚摸着滴灌管道感慨:“这哪是水管子?分明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抢水伤和气”到“管水有底气”,林西县用一本水量分配表,写活了“节水优先”的大文章。如今,智能水表在田间闪烁的银光,水位监测系统持续发生的变化,还有村民钱包里多出的收益,共同诉说着好生态才是老百姓最实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