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wei.png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水利要闻
复苏西辽河(二)“惜”水长流
日期:2025-07-04 22:26 来源: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字体:[ ]

生态补水、引绰济辽等一系列水利项目,不断为断流二十七年的西辽河流域注入生机。如何让“断流”变“长流”,让地区发展可持续?系列报道《复苏西辽河》今天播出第二篇《“惜”水长流》。



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是蒙东发展的核心区域,却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而超采又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了保证农田灌溉,很多农民不得不把取水井越打越深。


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关家窑村村民 秦国良 这个地下水,我们那儿(现在打井)都得打七八十米深。



守护西辽河,节水是治本之策。2023年,自治区制定了“十条硬措施”的刚性约束,扎实推进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要求2025年底前,赤峰市、通辽市中心城区绿化用水和火力发电等高耗水企业生产用的地下水,全部置换为再生水、疏干水或地表水。


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副处长 宋薇 对于评估不合格的管理单元所在的旗县,除了居民生活用水、供热管网补水等一些民生用水情况以外,对于新增使用地下水一律不予审批。



破解“水粮矛盾”,节水行动是关键。2023年,通辽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93%。全市大面积推广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并全面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7月1日,记者在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采访时看到,连片的玉米田已经长得有一人高。四合村全面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和“以电折水”精准计量,以每度电折算5立方米水进行计量收费。


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 叶明 (现在)跟过去比的话,得节水到30%。亩产我们是吨粮(田)已经超了,都得(产)两千一二(百斤)左右。


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 张石 年底前,全市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实现节约地下水10亿立方米,相当于71个西湖水量。



随着引绰济辽工程的试通水,工业发展受制于水、受困于水的情况将得到缓解。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的内蒙古科迈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用水即将接入引绰济辽工程。作为全国第三大橡胶助剂生产企业,过去每生产一吨产品就得消耗地下水20吨以上,而如今,技术创新正驱动着企业的节水“革命”。


内蒙古科迈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安全总监 魏伟涛 有三个产品,其实都是需要用水的,后续我们就改进了一些用溶剂法的一个工艺,把其中两个产品就改成无水工艺了。从保护生态的角度,虽然是引绰济辽的水,它也是一种水资源,我们在最大化减少用水。



一系列的生态调度、超采区治理、节水等综合措施已经在西辽河流域产生实际效应。2024年,通辽市、赤峰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7%和19.56%。2024年末,西辽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8.9米、较2020年上升0.55米。


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 厅长 生效友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在农业、工业、城镇等各个领域,深挖节水潜力,切实提高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浩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精准管理,科学调度好每一方水,平衡好粮食增产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河流的“长流”复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