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锷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观看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泪水夺眶而出,细思量,不仅是内蒙古草原牧民收养的上海孤儿成人后仍要想尽办法回到故乡的情节打动了我,更是想起了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一位出生于陕西汉中的南方人,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支边来到内蒙古的水利人。
一、 父亲是水利人
父亲韩洪启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分配到水利部北京院工作。80年代中国水利设施空前发展,“水利类”大牛高校华东水利学院被推上了“神坛”,更名为河海大学。1958年2月,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水利建设来到内蒙古牧区水利建设总队工作。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在广袤的内蒙古牧区,从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茫茫的阿拉善戈壁沙漠,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牧区水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79年3月,父亲参与了水利部牧区水利科研所的筹建工作,编写了基建、机构、课题等规划,为水利部牧科所的创建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素质科研骨干的代表,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利人。
遗憾的是,父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在我记忆中,父亲始终谦和内敛,对子女的要求却从不马虎甚至严苛。父亲的那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的教诲,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做人做事的人生准则。
二、 爱人是教师
1990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和同学王铁军被分配到了一所贫困的乡中学任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同学早已因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而结合成了如今的老夫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我们夫妇秉承父亲的教诲,始终如一地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如今,爱人已在中学教学岗位耕耘了三十多年。
这些年,爱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颇为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认可。业余时间,利用自己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身份撰写了多个提案,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利用微博、公众号、抖音、朋友圈等自媒体积极宣传二中,抢救性地挖掘老二中人的精神财富。推送原创文章、视频上百篇(段),阅读量从几千到数万,尤其是他创作的宣传二中历史的剧本《傅作义》的精彩上演,成为二中文化生活的一大亮点。在新媒体时代,爱人学习并制作了多个短视频,积极传播正能量,深受网友喜爱,也成了教育界的网络达人。
我深知,爱人的理想是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奉献在二中的讲坛上。他认定“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抱定“除却教书都让人”的信念,“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虽汗洒讲台30年,依然乐此不疲。
三、 第三代人的成长
记得父亲在世时曾对我说,你们兄妹俩虽然成人了但还没有成才!我知道父亲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我们兄妹都不是名校毕业。然而,父亲的家训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子观念。我和哥哥分别成家后各育有一子,哥哥家是男孩,我家是女孩。孩子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国家执行独生子女政策最严格的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子女的教育压力逐年加大,学习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我们除了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养育好自己的孩子。无论身体的成长还是品行学业的进步,都不可忽略。父亲“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甚至是深入骨髓的,贯穿在孩子们成长的二十多年里。
两个孩子从小品学兼优,学习刻苦,吃苦耐劳,中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国内的985院校,大学毕业后又分别赴美国和英国的国际名校读研。如今孩子们都已学成归国并在北京就业,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不得不说,第三代人的成长是我们家族的骄傲,父亲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欣慰了吧!
四、 我的职业定位
文革期间,父亲被错划成“内人党”。落实政策后,作为女儿,我得到了一个水利行业内的合同制工作指标。本应在三尺讲台从业的我,因种种原因又调回到当年父亲初来内蒙时的工作单位。从此,开始了我在水利行业内非水利专业的行政职能工作。三十多年来,从事了人事、党务、纪检等多项工作。年轻时曾经是那么迷茫,没有目标、周而复始的行政管理,让我一度困惑,我的职业定位到底在哪里?
然而,无论如何,做人做事的原则不会变,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工作中,我以此为原则,在老领导的培养和同事的信任下,我被提拔为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从此,我更加努力工作。2021年,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我在选择新岗位时,得到了新单位新部门领导的信任与理解,选择了党群工作部,协同部门领导和同事推进工作,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组建基层党组织,成立了十六个党支部;筹建基层工会组织,并非常荣幸地被工会代表选为工会副主席。历经三十多年的工作磨砺,似乎刚刚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新的工作在等着我去探索,新的动力支撑我不断进取。
五、 家训的传承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家训家规是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生动显示出本源于一家一族的训规可以成为后世社会教育的普遍方案。父亲过世已多年,然而他的家训却让后人终身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我们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文化自信才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传统道德规范、道德感情、道德原则、道德美德的基础,贯穿于治国理政、社会文化、个人行为等方面,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立足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更好地传承和发挥家训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为创造一个“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社会而共同努力!